首 页 >> 致公说事 >> 稿件 >> 稿件

许燕玲谈“养老与护理”

2017-03-13 14:13    

  【主持人的话】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高龄老年人口及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需求,我们的护理领域能否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作为专业医疗护理的实施者——护士们的职业发展现状如何?面对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等老人常见病、慢性病,我们在居家日常照顾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值得特别关注?

  2017年1月13日(周五)13:30—14:30,上海市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从事护理工作33年,曾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十年的许燕玲将做客东方网“致公说事”节目,与网友围绕“养老与护理”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主持人]:

  各位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致公说事”,我是主持人张一文(音)。这两年大家一直都在讨论社会老龄化这个问题,高龄老年人口以及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在快速增加,老人们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上升,这对于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作为子女又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照顾好家中的老人呢。今天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上海市政协委员护理专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宣传文明处处长许燕玲许老师,就养老与护理等相关话题给我们展开讨论,欢迎许老师,许老师来跟我们东方网的网友打个招呼。

  [嘉宾许燕玲]:

  主持人好,东方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许老师您好,刚刚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就说到了整个社会的养老现状,可以说在当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特别关注的,并且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里面都会有老人,您作为市政协委员,一直在关注养老问题,一直在为上海养老、老人护理、失独家庭养老工作建言献策,您作为长期在护理工作领域一线耕耘的工作人员,能不能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医院护理的日常工作。

  [嘉宾许燕玲]:

  好,众所周知,我们医院里,特别是三级的综合性的医院非常忙碌。我们的面是很广的,从门诊、急诊、病房、手术室,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岗位都能看到我们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在这个当中我们护理是作为医院要近一半的人员,占了1/2以上的比例,我们的团队在一线当中,不光是大家所了解的打针、发药,更多是我们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所以护理的方面非常广,每个科室的不同,我们的工作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主持人]:

  所以说护理这块,在医院来说可能还是一个中坚力量,特别特别重要。所以说医院里面不仅仅是医生,咱们护理人员真的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说护士们都是白衣天使,像您这样子,我们特别尊敬。我个人就认为医护工作岗位,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在帮助患者和生命赛跑的这么一个战士,那您能不能跟我们具体聊一下,护士的工作和医生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嘉宾许燕玲]:

  好,如果说拿病房来讲,这个病人他住院的时候,首先接触到就是我们的护士,他们会关心我们住在哪个病房,我进来以后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像这样的工作是从我们护士开始的。接下来每天碰到的是医生的查房,医生开的医嘱,医生给予的治疗,包括手术。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病人没有看到护士在忙什么,其实所有医生开的医嘱,要把药拿上来,要把药给到病人,这些我们护理的工作。等到病人用了药以后,手术完以后,更多是观察、陪伴,因为晚上医生查完房以后,他们去做自己很多的(工作),像输血,他们要做其他事情,我们护理是在病人的身边,一直陪伴着他们,是24个小时。如果碰到有危重的病人,病情发生了变化,需要抢救的时候,我们和医生同时又出现在病人身边。所以我们是医生非常好的战友,有的时候会认为医生很重要,护士他的作用不重要,其实在很多抢救的时候,第一时间发现病情的变化是我们的护士,抢救护士他也是没有办法进行和开展的,所以在某种角度来讲,护士他的身影无所不在,他在病人照顾过程当中,发挥的作用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医生他的重要是治疗,护士是要观察、给药、指导,所以他的作用会体现得更多,还有更多的沟通和细节化服务。

  [主持人]:

  所以说护士相当于病人在医院这么一个家属一样的存在,而且可以说是咱们这个医生的左右手,没有护士,咱们的医生很多工作其实是蛮难进行下去的。

  [嘉宾许燕玲]:

  对。

  [主持人]:

  在您的整个从业过程当中,不管是从临床也好,还是在后备战场也好,对于护理病人的时候,您有没有碰到过让您特别印象深刻的,比如说跟病人打交道什么的。

  [嘉宾许燕玲]:

  很多了,我记得我在做CCU做临床护士,一位要出院的病人,因为在CCU是心肌梗死高发的场所,这个病人面临是抢救,很多这样情况的发生,是在我们及时看到心电图的变化,那样一位老师在我们及时发现病情以后,在医生还没有到来之前,我们给予了一些及时有效的措施,就把这个生命能够救回来,所以像这样的案例每一个我觉得都非常的清晰。包括有小孩子法身的阿斯综合征,这也都是我们一个晚上扣击很多次,救回来以后,有一次我是代表年轻的护士们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的当时我记得我说过,“当抢救回来病人以后,病人的家属感谢的是医生,我们退居了后面,但是我们心里面知道,我们做的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情,我们并没有因为你感谢与否,而我们觉得这份工作的重要或不重要,我们每一次抢救病人的成功,都会感到一份职业的自豪感。”

  [主持人]:

  是啊,您这么一说,在我们医院治疗之后,确实第一反应是感谢医生的治疗,或者怎么怎么样,其实可能正是因为护理工作人员的存在,其实就空气一样,它是看不见,但是在生活当中要是没有了它,真的是很难再进行下去。所以我听您说到,您在一线这样紧急抢救病人的时候,其实身上鸡皮疙瘩全都起来了。现在我们都知道在医护人员岗位上,以前一直以来都是女性为主,是不是因为女性的柔和、温柔表达更加贴近病人的心理,所以说女性会比较多,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医院现在男护士的情况也有了很多,您认为男护士在工作当中和女护士有什么区别?

  [嘉宾许燕玲]:

  是这样子的,其实在国外男护士非常普遍,在香港、台湾地区男护士也很多,为什么我们好像感觉中国的男护士那么少呢。第一个,传统的观念,认为护士的工作,像过去的幼儿教师等等,航空应该是男性做的,幼儿、护理应该是女性做的,这是我们对这样职业一种传统的看法。

  [主持人]:

  刻板印象。

  [嘉宾许燕玲]:

  对,但是你看现在航空事业也有女性,飞行员很多也都是女性,像幼儿师范、幼师教育的行业,很多男性也进来。那我们护理呢,我很佩服那些挑战我们男护士行业的小伙子,我记得我面试第一个男孩子的时候就问过这个问题“你父母同意吗,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他们的回答让我感觉到,我们将有一批像这样的男孩子能够挑战我们护理岗位,我觉得非常好。在临床上他们跟女孩子比有不同吗?肯定是有不同的,差异性并不是很大,他们很多的工作都是非常适应的,在他们十个月实习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在内外妇儿哪个岗位上,我们的男护士都是可以能够胜任这样的一个岗位的。

  [主持人]:

  其实说句实话,也真是这样,如果碰到细心一些的男护士的话,确实有的时候反而他不仅仅能够关心到病人的情况,而且说句实话,因为我自己在家里有老人家住院的时候发现,当老人需要翻身的时候,确实只有男护士能干这个体力活,女护士可能确实是挺困难的。

  [嘉宾许燕玲]:

  在这方面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主持人]:

  对对对,因为咱们说是这么说,可能在真正临床实践过程当中,男护士他们在工作的时候,现在会不会遭到病人一些抵抗和拒绝呢?

  [嘉宾许燕玲]:

  我想肯定不能说没有,他们当中一些男护士在临床和实习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尴尬的一些遭遇。特别是女性的病人,年轻的或者老年的女性病人,他们会拒绝男护士为他们做一些躯体的一些护理操作,这个时候我们会有老师,也会有同事一起来共同地进行,而不会让他们单独地去操作,这是一个方面。

  我们一般护理部会把他们安排在哪些岗位呢,一般比较多的目前是手术室、急诊抢救室、重症病房,像无放射介入、胃镜室、血透室等等,像这些地方是比较多的,病房来讲,现在我们的EICU有很多的男护士,是不是普通的病房里面也能够跟我们女护士一样地开展工作,我们现在的人员还比较少,我相信将来有一天,这个不是问题。

  [主持人]:不管是男护士和女护士,其实我们都是整个护理工作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他们您作为前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您是如何进行传帮带的,这个教学情况怎样?

  [嘉宾许燕玲]:

  是指男护士吗?

  [主持人]:所有。

  [嘉宾许燕玲]:

  所有的护士,第一,在他们学习的时候,在职业学校,或者交大、同济大学各个护理学院当中,这些老师已经言传身教了,那些资深的老师们,都是来自于护理、医疗战线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前辈。他们就会现身说法,就会把自己的职业理念传递给他们,然后在他们进入真正工作之前,他们有十个月实习阶段,在这个实习阶段,就是我们临床护理人员来教他们,手把手帮他们,来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然后才是参加工作。面试接受,到参加工作以后,还不是说你们就是一个合格的护士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成长的历程当中,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年都会老师们在他们身边,手把手的帮助,碰到一些问题,会有老师来帮助他们去解决。

  [主持人]:

  是这样子,因为我们知道有的时候在学院里学习,即使像老师现身说法,把他们一些经验都传授出去了,但是在真正的实操过程当中,还是会发现有一些不一样的因素,在这个对比度下面,您觉得他们在刚刚步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问题,或者是说最容易发现一些不一样情况的时候,有没有?

  [嘉宾许燕玲]:

  有,比如说规范的操作,我们是有流程的,我们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但是在紧急的状态下,抢救的时候,或者他们平常工作当中就会忘记。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我们的老师发现了,你洗手的不规范,应该是几步洗手法,但是你没有按照这个去做,或者你在跟病人沟通当中,你用的语言出现了问题、偏差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或者护士长们,他们会立刻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会给他予以纠正。总之,一个年轻护士的成长是不容易的,我们培养一个护士也是很不容易的,要让他们百炼成钢,历练在战场,所以只有在他们实际工作当中亲身去体验,这样的话慢慢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

  [主持人]:

  所以说在这个岗位上想要真正的做好,说句实话一个需要工作业务能力要强,还有一个,确实需要实战经历以及时间的磨砺和打磨。

  [嘉宾许燕玲]:

  是的,是的。

  [主持人]:

  从您的介绍当中,我能够感觉到护士这个行业是一份高压的行业,对于护士来说,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一份不小的挑战,那在这样的高压和忙碌的工作环境下,处于一线的护士人才流动性高吗?

  [嘉宾许燕玲]:

  每个医院碰到的情况不一样,就拿我们医院来讲,一般在3%左右。高的时候,当我们大量招护理人员的时候,也会面临着大量的流失护理人员。为什么?因为有一些情况是他们不适应,这是双向的,有一些感觉到三级医院太辛苦了。但是在一些老年护理院,或者其他专业性医院,强度比较大的,他们的流失也会比较高的,有的高达10%左右,就是每年一百个人招进来会走十个,我们还是比较低,因为三级医院工作稳定性相对比较好。

  [主持人]:

  这些流失了的护士人员,他们离开了这个岗位之后,他们一般会流向何处,您清楚吗?

  [嘉宾许燕玲]:

  有人做全职太太,有的人继续深造,有的人出国,有的人转向社区服务中心,还有的转到民营医院,有的觉得三级医院换班太辛苦,要中班、夜班太辛苦,怎么办呢?他们会自己选择一些能够做常日班的工作,我觉得应该尊重他们职业的选择。

  [主持人]:

  确实,像您说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嘉宾许燕玲]:

  对。

  [主持人]:

  说句实话,社会当中一直都在关注医疗的工作状态,像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这样那样处理不当医疗纠纷,作为护士在工作当中过程,和病人或者和病人家属会产生一些矛盾吗?

  [嘉宾许燕玲]:

  说没有,肯定是不对的,一般都会碰到。我在临床工作了33年这样一个经历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少,为什么?第一,我们换位思考就可以化解很多矛盾。第二,我们将心比心,我们能够处在病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我觉得首要的是有这样一个服务出发点。第二,如果遇到矛盾怎么办呢,病人家属急、不理解,然后他要问十万个为什么,我们医护人员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解答,有的是我讲了,但是不明白不明白呢, 我们不去关心,诸如这样的问题就会发生护患之间的冲突,我们看到的伤的事件,但是怎么说呢,我们既希望我们的病人、家属能够理解我们医护人员这份职业的压力,同时我们也要求我们护士人员去理解我们患者,患方的需求,只有在这双方都能够理解的情况之下,我觉得才能非常和谐地处理我们之间的关系,本来我们就是站在一条战壕里战友,我们是帮助病人去解决病痛的,所以实在不应该我们之间会有非常不愉快的、不和谐的关系,这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主持人]:

  确实也是,您看像我们在生活当中一直都在说,人和人之间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和多沟通、多交流,其实像您说的,医生、护士是战友,病人的家属更是应该配合咱们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不管怎么样,我希望广大网友们,还是在整个医护工作当中多多配合咱们的医生和护士,这样才能够让咱们家人,不管是生病也好,还是平常的身体状况也好,得到最好的问题解决,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都想要看到的。

  我们刚刚说的主要是医院护理这块,大家也都差不多明白了,在医院整个流程当中,护士处于什么样的角色,肯定是帮助我们的医生,是个得力的好帮手。除了病人这块,我们现在最关注的是老年人,作为您长期关注上海养老事业的政协委员,许老师您认为现在老年人护理工作当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是需要亟待解决的?

  [嘉宾许燕玲]:

  分这样的两个方面:第一,我们作为二级、三级医院来讲,我们收治这些老年病人,当他危重情况得到控制,病情得到控制,比较平稳,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希望他能够有一个去处,而这个去处现在如果没有的话,就变成了老年人回到家里,后续的护理和照顾由谁来完成,这是我们碰到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的老人有这么多,有病患的老人又有那么多,这个社会的承载量能不能够达到满足我们老百姓的需求,也是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也就是我们我在前几年提案当中,始终是希望我们能够摸清家底,我们现在的失智失能的老人一共有多少,我们现在照顾能力又有多少,我觉得主要告诉我们老百姓,我们老百姓就知道了,我们怎么能够跟政府更好地去合作,更好地配合,更好地解决我们这个社会矛盾,它是个社会矛盾。所以老人的照顾,特别是患有疾病老人的照顾,它还不光我们这个社会所碰到的,也是全世界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是永恒的话题。

  [主持人]:

  您刚刚也说到了,不仅仅是咱们自己家里需要有养老的,对老人护理的意识,政府这边其实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来帮助我们更好实行这个操作。我想问一下,从政策方面咱们现在有什么政策是针对这一情况的吗?

  [嘉宾许燕玲]:

  前几年政府出台关于老年照顾、怎么养老有一系列政策。其中我们比较听得多的就是“9073”。

  [主持人]:

  “9073”这是一个什么数字?

  [嘉宾许燕玲]:

  这是一个听比较神秘的数字,解释起来非常容易,就是我们90%比例的老人,希望能够居家养老。其实我们中国的理念还是说,在一个家庭里面,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所以我们的老人,不是说把它推向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而是在家里,老人也希望能够在家里面颐养天年,这个心理我们觉得非常容易理解。90%是居家养老,还有7%是社区机构养老,社区有日托所,解决老人日间在家人、孩子都在上班情况之下,他有一个集中起来像过去的向阳院,像这种情况可以帮助到老人在没有孩子陪伴在身边的这段时间,必须安全地度过,又能够比较其乐融融的在团体当中,老人有一个活动区域、活动所,这是社区。还有3%,失治失能的生病的老人,他们需要在护理院,在各级医疗机构里面来养老,就是说他可能没有办法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部分是3%。虽然我们说了是“9073”,但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这个只是一个我们的导向,我们的意向,我们希望能够实现的一个比较合理的整个养老布局。

  [主持人]:

  确实也是,您看我刚刚一开始听到“9073”这个数字,我以为是一个什么政策的编码,听起来真的挺神秘的,这么一说了,确实明白了,我们还是提倡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健健康康,在家里就能完成颐养天年的过程。除了您刚刚说的居家、社区,还有进入到医疗机构进行养老,随着政府近几年鼓励社会参与度,社会当中越来越民办的养老院出现了,像护理院现在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而且越来越多,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呢?

  [嘉宾许燕玲]:

  这是非常好的补充,光靠政府办医,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说整个社会都参与到养老过程当中,这个能量是无限的。我觉得我们在关注和我们在参与,我们有质量质控的督导,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接触到一些民办的护理院、养老院,政府在这个上面,一有政策,二有导向,三有扶持,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解决的还是民生问题,大家齐心协力要解决的,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是非常了不起,碰到了哪怕天大的困难,只要我们上下一致、齐心协力,这个问题一定会被我们征服。

  [主持人]:

  所以说总结起来六个字,“团结就是力量”。

  [嘉宾许燕玲]:

  对。

  [主持人]:

  像您刚刚说的,除了民办养老院,虽然是有这个,还是希望老人家能够居家养老,这样不管从社会压力,还是家庭压力,能稍微减小一点点。从您的角度来看,当老人没有出现任何疾病上问题的时候,就普通照顾老人,和专业的护理有什么区别?

  [嘉宾许燕玲]:

  肯定有,我们希望老人是健健康康的,生活能够自理。有句话说老人的健康是儿女的福,怎么能够让老人健康呢,有很多注意点,比如说平常就应该保持你的健康的状态,有的时候像下雨下雪天雨路滑减少出门像这些等等,还有你的药一定要科学按时去服用,而不是自己盲目去加、去减等等很多很多方方面面自我照顾,可以让老人不得病、少得病、少往医院走,这样对孩子来讲,他也是减轻了照顾的负担。

  碰到老人一旦患病,有些老人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他会扛着忍着,我们其实不太提倡,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尽早地把小病解决在它可以控制的范围,而不是酿成大病以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有病老人的照顾和健康老人完全是不一样的,他所需要照顾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完全不同的。

  [主持人]:

  确实像您这么一说,其实你刚刚说的那一点,我特别身有体会,老人家发现自己这不舒服,那不舒服的时候,他要么是自己扛着,要么找一些小诊所、小药店,随便开点药,就这么吃了就过去了,毕竟老人家活了一辈子,小毛小病扛扛就能忍,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子,咱们老人家在年龄到了之后,抵抗力或者说身体机能方面,自我复原的能力,肯定不比年轻壮年的时候。像刚刚说的剩余3%在进入到医疗机构之后,护理这些老人,我们工作的专业性体现在哪些地方?

  [嘉宾许燕玲]:

  首先我们投入的人员,都是经过我们专业的培训,有的护士读了十多年的书,以前认为护士不用读书那么多,其实现在随着在职的教育,我们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护士不断在职还要继续接受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这个专业会告诉或者提供我们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病人解决他的专业的问题,而不是所有的病我们都会护理,现在的我国分工也越来越明晰。比如我们碰到有打静脉针的,不是说所有的静脉针我们每个护士都会打,而是什么,像有一些特殊的PICC导管的植入,化疗药物、特殊药物,它需要有特殊的静脉置管,而这个静脉置管就是我们专业的、经过培训的护士才能够去操作。比如我们碰到一些老人,他有压疮、有疮口、有灶口,像这样也不是所有护士他们都会的,也需要灶口、伤口的专业护士他们才会。诸如此类就有很多,我们有助产士,有新生儿的辅触,专门是告诉怎么去喂养新生儿,我们也有老人,像老人的照顾,有鼻饲管,他们要带着管子回家,他们要带着简易呼吸机回家,或者在一些护理场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而照顾他们,给予他们护理的,也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所以对于3%来讲,我们要求我们的专业技能不断地在提高,也越来越严格在训练,所以要提供的的确也是最好的服务。

  [主持人]:

  不仅是好了,肯定专业性要强,刚刚听您说了一堆,压力压疮、疮面,我听下来我完全属于一种根本听不懂的状态,原来老人家到了年纪之后,真的会有挺多的小毛小并,而且必须要术业有专攻的护士才能完成这些工作,所以说家里的老人如果真的是身体不太好了,确实不能自己冒昧这么去下一个定义,还是得送往专业的医疗机构,让专业的护士来帮助我们。

  [嘉宾许燕玲]:

  所以我们专业的护士是在往专家型的方向在发展,而且我们中国,我们每一个城市,都在为我们专科护士的这支队伍的发展,提供着很多很多的机遇和培训的平台。

  [主持人]:

  听了我觉得好像特别特别得兴奋。

  [嘉宾许燕玲]:

  我们要保障好我们整个城市老百姓的健康。

  [主持人]:

  您刚刚说我们自己中国,说句实话这个前景和目前的现状,做得一直在稳步提升的状态。

  [嘉宾许燕玲]:

  是。

  [主持人]:

  您能不能跟我们聊一聊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区别?

  [嘉宾许燕玲]:

  我们去国外也看过,国外有一些他们护理的工作,去过新加坡,也去过荷兰,我们感觉到从硬件条件发展来讲,我们跟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距离,从护理的内涵来讲,我们也迅速在拉近我们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从我的体会来说,他们细微之处的细节化的服务,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曾经在荷兰看到一个老年康复中心,有一个老人在骑着脚踏车,我们康复的话,我们就是简单骑脚踏车,固定的在锻炼腿部功能,但是在他面前还有一台电视,而这个电视它有事先录制好的录像,他如果点击一下要去森林,放出来就是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一片森林,春意盎然的景色,他骑着单车就在那条小路上,一直到他的终点站,如果是20分钟,那么20分钟到了,锻炼了,他也不感觉很枯燥,我觉得这个很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他要到大海,同样这个景色也会伴着他一路过去,而不觉得很枯燥。

  [主持人]:

  别说老人了,作为年轻人,要真这样的设备,我也愿意骑自行车了。

  [嘉宾许燕玲]:

  对,这就是我们细节化的服务,我们还是要跟他们学习。

  [主持人]:

  对的,您说这种锻炼方式,不仅仅是从生理上锻炼老人家的机能,而且还能够从心理上陶冶情操,肯定还会有音乐伴随着他们,听下来确实咱们可以借鉴借鉴。

  [嘉宾许燕玲]:

  是。

  [主持人]:

  您作为市政协委员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在为老人的问题奔波,您是怎么样关注到这个现象的,只是因为从咱们工作的这方面吗,还是说生活当中也有注意到这些?

  [嘉宾许燕玲]:

  除了生活,我们工作当中碰到的这些情况就更多了。我们会关注到这个老人家住院以后怎么没有孩子来探望呢,老人会很辛酸地告诉我们,他的孩子因为患病去世了,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感到心里非常地纠结。像这样的老人,他们患病以后,谁来照顾他们呢,由此我们引发了对失度失能老人,特别是孩子是残疾,孩子碰到了意外,失去这些孩子照顾以后,他们老了他们怎么办呢?我们要给予社会更多的关注,所以我们跟计划生育委员会老师们,跟政协委员一起探讨,失独的伤残的家庭,我记得当时上海数字是一万七千户家庭有失独的,还有17万的家庭他们孩子是残疾的,当然这是几年前的数字,不管这个数字有怎样的变化,他们都是一个不容我们忘记的团体。说给予一些钱的帮助就行了吗?不完全是这样,他们缺少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依靠,他们更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照顾和帮助,所以我感觉我们应该要看到这样的群体,然后要给予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让他们觉得时刻都不会有冬天。

  [主持人]:

  确实,让他们一直心里温暖如春。您刚刚说的那些大数据当中,我觉得不管是现在的数据也好,还是以前的数据也好,“17万”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我觉得就已经伴随着很大一部分,让所有人都觉得好想去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在您刚刚说了这么多,17万以及1万多是没有小孩,在这么多事例和这么多家庭和老人当中,您在走访过程当中,有没有发生过特别触动你的,让你觉得现在想起来心口都还会发酸的一些小故事?

  [嘉宾许燕玲]:

  有啊,我们有位老人他爱人去世的时候,他的双目也是看不见,他跟我讲,小许能不能有一个养老院,但我现在还不想去,我还想在家里多待几天,但是你肯定要帮我准备一个养老院,为什么?因为我已经没有孩子,也没有老伴了。碰到这样的老人,我们会说您有需要跟我们联系,但这个联系也好,这个求助也好,都是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来讲他需要每天、每时、每刻的关心,而这点我们有的时候的确是还是爱莫能助。我们需要更多社会志愿者,我们的社区,我们的街道,我们能够更多去发挥一些居民之间的互助,经常有人去串个门,经常跟老人陪陪说个话,这个的作用就非常大。

  [主持人]:

  像您刚刚说这一个事例,是老人家没有亲人的,这是一个现象。我自己以前也当过志愿者,发现很多老人家孩子是有些残障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家他的生活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孩子智力或者身体机能有些问题的,像这种拖家带口的他们的养老机制是怎么样的?也是提供社区帮助还是怎样?

  [嘉宾许燕玲]:

  社区一定会给予帮助,因为我们现在都是街道、各级政府,其中发挥得比较多的作用是我们街道,我们街道对整个居民状况他们更多去会了解,也会更多的关爱,也代表了政府、整个社会的关爱,也会把他们的需求,能够去求助于更加专业的机构以及方方面面。在他们孩子没有照顾的情况下,我们的医疗机构、护理院、养老院等等慈善机构、福利机构都会提供相应的帮助。孩子如果碰到有残疾,老了怎么办呢,我们相信3%,甚至更多的机构都会提供相应的援助。

  [主持人]:

  所以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咱们不会有困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咱们一定会帮忙去解决。

  [嘉宾许燕玲]:

  我们有组织,有党。

  [主持人]:

  组织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刚刚我们说了那么沉重的话题,确实心里面有点空落落的,特别不舒服。我们再来聊一聊关于家庭当中,因为我们也知道老人家辛勤了一辈子,他其实也很喜欢做做家务,出去跑跑腿,买点东西买点这的那的,在这过程老人一旦发生了意外,应该如何及时处置?

  [嘉宾许燕玲]:

  我觉得首先应该是防止以外,有些老人的做法可以跟大家分享,比如说我妈妈,她又是高血压,又有糖尿病,她怎么做呢?她每天早上自己要测一下血压,然后测个血糖,如果说自己感觉到有一些低血糖的症状,她自己要学会测,这点她比较好。测完之后在出门之前,要先想一想药有没有服,服了药以后饭有没有吃,如果这些都完成了,出门时间如果比较长,比如说要去一个社区街道服务中心,要去配一些药,她会把饼干带好,我给她准备卡片,上面写好我的联系方式,这个很重要。老人家会放很多的包,很多的衣服口袋,我们就要给他多做一些卡片,万一要是在路上发生意外情况,低血糖或者倒在路上怎么办,救助的人员可以通过这样的卡片及时联系到他的家人,还有知道他患有什么的疾病,有些是有心脏疾病的人,我们建议他硝酸甘油随时要备在身上,会告诉说我有这样的疾病,请给我服硝酸甘油,这在第一时刻内对老人的救助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所以说家里一旦有老人,这个生活当中也好,或者说老人自己身上也好,一定要备好这种应急的药品,以及应急的工具。

  [嘉宾许燕玲]:

  对,在家里如果做家务,有的老人说我等一会儿服吧,他忘了。在这个情况之下,我看到国外有一些做法,他们会经常有一个定时闹钟,他会调十分钟或者五分钟,它会提醒你该吃药了,老人一忙他会忘记掉,那个时候有一些闹钟开着,会提醒他你现在该服药了。还有老师碰到最大的问题是我忘记了吃没吃药,给了药盒以后,他放进了药,可是他还是会忘记,我们觉得怎么能够帮助老人记忆住他应该要服的药,还不要多服,也不能少服,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做儿女值得去关注的问题,而不是说爸爸妈妈你不要忘记服药,打一个电话,效果不会那么好。

  [主持人]:

  所以说家有老人还是要常回家看看。

  [嘉宾许燕玲]:

  对,常回家看看。

  [主持人]:

  是的,你刚刚说的这个问题,我觉得确实是比较严峻的,您说老人家在家里面,要是没吃药,要是吃了再吃一遍这对身体机能伤害也挺大的吧?

  [嘉宾许燕玲]:

  如果万一碰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就医,或者及时求助,不能说我就躺在床上,刚刚吃多了药,等到过去了就好了,这个是比较危险的。

  [主持人]:

  对对对,确实是。刚刚说的是老人在家中以防万一的过程,在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一般在医院当中碰到老人的常见病有些什么呢?

  [嘉宾许燕玲]:

  老人的常见病有很多,每一个机能在用了那么多年以后,逐渐退化过程中,从大脑开始一直到每一个器官都慢慢地呈现着一种衰老的、减退的状态,这个是没有办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所以我们碰到比较多的,也是比较惋惜,特别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我们俗称阿兹海默症,他逐渐记不清了家里哪里,像情况还挺好的,要走出去,要去找家,其实碰到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危险的,从记忆减退,老年认知障碍,我们俗话讲的老年痴呆,这个就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他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都是通常看到比较多的老年所发生的一些健康问题。

  [主持人]:

  所以说心脑血管这块占得比重是比较多的?

  [嘉宾许燕玲]:

  是最多的。

  [主持人]:

  因为我问到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自己的姥姥,因为她是属于突发性脑溢血,您说老人自己一个人在家真发生了这样的事,如果身边没有一个人,这种应该做好提前预防工作吗?

  [嘉宾许燕玲]:

  当然,有的时候可能防不胜防,如果你碰到了脑溢血、心梗,药又不在边上,所以这种情况怎么说呢,当然最好有这样疾病的老人身边要有一个人照顾,这样是最好的。实在是不行的情况之下,我们现在养老院、护理院能解决这一部分问题是什么,他旁边始终是有老年的伙伴,一直有人,他的安全性就要增加很多,他独自己在家里,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在很多场合之下,放一些急救的药物,你说脑溢血发生了,他很难去自救。

  [主持人]:

  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我相信其实很多的网友家里面如果说老人,本身就有三高问题存在,其实真的保不齐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突发状况发生。我们一直都在谈论失独老人,一直都在谈论当下老人的养老状况,作为您一直在在这里走访、调查,您觉得老人家到了这个年纪之后,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嘉宾许燕玲]:

  亲情的关心,无论何时这点都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您自己作为一直在一线工作的工作者,工作肯定非常非常的辛苦。

  [嘉宾许燕玲]:

  是。

  [主持人]:您自己跟家人的沟通多吗?

  [嘉宾许燕玲]:

  我跟我的父母住在一起,应该说对他们的照顾,肯定我上班的时间比较忙,经常也会有加班,年终要有休息的时间,也是比较有限,但是无论如何,生活在一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相互照顾,特别给老人有一个天伦之乐这样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有了这样的环境,老人的心里是平和的,他不会有一个很大的起伏,“哎呀,我儿女从国外回来,他是有一个应激的状态,然后孩子又要走了,又是一个情感的状态”,我们生活在一起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当然我的情况是比较特殊,不能说要所有的孩子们都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经常回去看看,现在马上要过年了,逢年过节都跟父母聚一聚,多说些贴心的话,我觉得这是老人他最最小的心愿,点也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个心愿。

  [主持人]:

  是的,像您刚刚说的,马上就要过年了,各大新闻网站还有电视里面的广告都在发这种“常回家看看,过年之后多陪老人家所说说话、聊聊天,不要光顾着同学聚会”,这样的警示和提醒还是特别多的。跟您聊了这么多,其实心里面真的受益匪浅。

  最后我们节目到这儿差不多了,也请您在我们节目现场,跟一直坚守在医护岗位的工作人员说几句您作为前辈对于他们的厚望,可以吗?

  [嘉宾许燕玲]:

  好,我非常希望他们能够保重自己的身体,他们在拼搏着自己的健康,用自己的付出、奉献来换取我们守卫的这块阵地,带给很多病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希望他们更好地能够保重自己,多陪陪家人,能够把这个阵地永远地坚守下去。

  [主持人]:

  好,咱们今天这个“养老与护理”的话题谈到这儿,其实归根到底亲情是最好的一味的良方。

  [嘉宾许燕玲]:

  是。

  [主持人]:非常感谢许老师今天给我们广大网友分享了这么多东西,也让大家了解到了医护工作重要内容,也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照顾好老人,说句实话,老人身体的健康不仅仅提升老人自己的生活质量,有的时候也是一个家庭平安喜乐的象征,马上也要过年了,我们也希望所有的老人能够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新年,今天的“致公说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嘉宾许燕玲]: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