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致公说事 >> 稿件 >> 稿件

施恒谈“歌剧也能很有趣”

2017-03-08 14:00    

  [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

  日前,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上演的歌剧《美丽的海伦》,打破了许多人心目中歌剧“一板一眼、严肃正式”的固有形象。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歌剧《美丽的海伦》还邀请了一些音乐爱好者一起参与,而主导这一切有些让人“跌破眼镜”创意的,就是有着“演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得懂的歌剧”梦想的男中音歌唱家、歌剧导演施恒。那么,作为在国内外获奖无数的歌唱家,施恒是如何想到“放下身段”走上歌剧普及这条道路的呢?在他的留学过程中,有哪些故事能够与大家分享?歌剧,真的那么难以“接近”吗?

  2016年10月28日(周五)9:00—10:00,男中音歌唱家、歌剧导演施恒将做客东方网“致公说事”节目,与网友围绕“歌剧也能很有趣”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欢迎收看!

  [主持人]:

  各位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东方网为您带来的“致公说事”系列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首先为大家介绍作客本期节目当中的嘉宾,在我身边这位是男中音歌唱家、歌剧导演施恒老师,您好!

  [嘉宾施恒]:

  大家好!非常高兴来到东方网,作客本期节目,很希望大家通过这场节目对歌剧有一个全新的了解。

  [主持人]:

  施老师张嘴就可以从声音当中感受到声音的魅力。我们在介绍您的时候就介绍了您的双重身份,既是男中音的歌唱家同时还是歌剧导演,这身份当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音乐,我们很想知道您怎样踏上音乐这条道路?

  [嘉宾施恒]:

  因为我小时候很调皮捣蛋、嗓门最大,每一次老师在走廊另外一头就听到我大声的喧哗。后来我那个老师特别的好,跟我父母说“不妨让孩子试试音乐道路,因为这个孩子的嗓子特别好”。其实开始并没有学美声,因为我是苏州人,我考过昆剧团。然后评委老师说“这孩子是唱美声的料,绝对不是唱昆剧的”,就是老师也没有他嗓子粗,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我变完声之后已经成为男中音了。一直到了临高考前,我以前的启蒙老师建议我看一下是不是上海音乐学院或者江苏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有好的老师去深造、去学习。后来每一位老师都鉴定我这个嗓子是唱歌剧的,于是乎开始踏上这一条不归路。

  [主持人]:

  所以说您跟音乐结缘还是从声音天赋当中有一个契合,当时听您嗓音适合唱歌剧的时候,您自己当时对歌剧是怎样的认识?

  [嘉宾施恒]:

  开始对歌剧有一点抵触,因为每一次电视上歌唱家唱美声,第一听不懂,第二没有流行音乐这么自然、亲切。所以从我小时候的就有一个印象,歌剧是很生硬的东西、阳春白雪的东西,不是一般老百姓、观众能够理解的。我小时候对歌剧真的不是非常感冒,直到后来开始学习美声之后,从我的高中时代开始遇到我第一个美声老师,然后慢慢的、一点点的进入歌剧领域,我开始了解、聆听、努力去琢磨怎么演唱,慢慢就喜欢了。就这样一点点的,后来我就确定我这一辈子和歌剧为伴,因为我来到了歌剧天堂法国留学,在那个地方我完全感受到歌剧的魅力。

  [主持人]:

  从您最开始情绪到后面去法国留学,在法国留学期间您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拿到很多第一的称号,能不能介绍一下在法国留学的经历?

  [嘉宾施恒]:

  我是在2003年出国,那时候我有一笔奖学金。因为我在以前母校纪念音乐会上演唱,结果就像中了头彩票一样。香港一位老先生给我打电话,就是母校的资助人。他在给我亲笔信说“天赐于你的嗓音必将唱遍全球”,就这样他秘书给我打了电话,拿到信之后一个星期他的秘书就跟我联系,问我有没有想法,是否出国深造,然后我就获得人生非常好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彻底改变我的人生,因为之前我出国想法并不是很坚定,就这样踏上法国留学道路。开始非常的艰苦,作为一位亚洲人,而且那个时候在法国留学的中国人并不是很多,大家对中国人有一种误解,他们觉得中国人来这里要么是学管理、经济,一些大众的专业,然后想尽办法留在法国找一份工作,或者留学生在餐馆、外卖店工作,打一份半工或者是全工,用来维持自己生计。所以我每一次走在路上的时候,很多法国人以为我在上班的路上或者是在下班的路上,或者去综合经大学学习的路上,没有任何一个法国人觉得我是学习歌剧的学生。每一次演出完获得掌声之后,或者打奖之后,所有的法国人很自然跑过来跟我说“你好,您是不是日本人,您是不是韩国人”。基本上没有听到过有人亲切的对我说,“真了不起你是中国来的吧!”所以那个时候养成了一种荣誉强迫者,我每一次都要大声地说“我是一位中国人,我是来自中国大陆学习歌剧的留学生”,在那一刻我很自豪!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才可以鼓起勇气,慢慢的一点点从自己的困境中、从自己遇到的迷盲中走出来,这对我来讲一份自尊心可以支持我继续努力学习、支持筑就自己的梦想。或许未来通过我自己一个小中国人、一个小小的留学生,去改变很多欧洲人、法国人对我们的看法。

  [主持人]:

  在您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学到很多西洋文化、西洋艺术过程当中,其实更多的也展示到中国人对于西洋音乐的诠释、表达。我想这个是非常难能可贵,如果去法国留学首先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否有语言的问题,可能您接触更多语言是英文、意大利语,但是法国这个国家的语言是不是会在您留学之初成为挑战和困难?

  [嘉宾施恒]:

  我开始法语非常的糟糕,因为开始学的过程觉得这门语言太难学,那个时候并没有很充裕时间学习法语,因为我同时在上海音乐学院还在学习,那个时候是五年级,还有大量的社会工作,同时我是学生会的领导,所以我精力被分散了很多。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在上海法国音乐节,每年法国领事馆会在上海组织法国音乐节,那天我在法国音乐节演唱一首《斗牛史》,后来我生命中的贵人出现,甚至邀请到他家吃饭,您知道是谁吗?法国领事馆签证官!其实我的法语非常糟糕,在那个时候来讲我是不符合马上去法国留学的标准,但是那个签证官后来很热情邀请我去他家吃饭,他说“我听到你的才能,你的嗓音、音律,而且你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对我来讲,你就是为歌剧而生的人,我愿意住你一臂之力,帮你去法国留学,但是你一定要听我的忠告。虽然你过去不是学习文化、学习经济、学习比较常规的学科,你是学习音乐的,但是一定要努力的学习法语,努力的跟法国人交流,融入到巴黎人的生活当中,这样你才可能有一天唱出原汁原味的法国作品”。他对我的忠告我一直放在脑子里,从第一天踏上法国的土地,别人撞了我一下我条件反射的说“谢谢”!你说我的法语有多糟糕。就从那样的法语糟糕状态开始,我尽力字典不离身,尽力参加每一次法国人聚会,为了的就是不停的积累词汇量,这样才可以在短时间内能够和他们沟通,在短时间之内才能明白我所演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才明白当我们和法国人一起吃咖啡时怎样优雅融入他们生活当中,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的习惯、了解他们的文化。所以法语对我来说,我就像萌动的小孩,真的是一开始不懂语法,从开始说一个个单词开始,我慢慢的开始能够交流、开始能够接受采访,开始能够在自己创办歌剧节上进行演讲、进行闭幕式演讲。慢慢很多法国人说“你法语在中国学的不错”,我说“真的不是在中国人学的,真的是在这里努力和你们交流、和你们交朋友慢慢开始可以沟通了,也突然发现有一天我大脑里在说法语的时候不需要先转换成中文再转换法语,可以自然的把法语说出来”。

  [主持人]:

  在法国这样的浪漫国度,同时又非常强烈的艺术气息。在这样的国度里面学习这么艺术性强的歌剧专业时,想知道这样的国度或者这样的专业同时出现在您的生活当中,您的生命当中的时候,它给您带来最多的感受是什么?就是法国留学的时候,这个国度给予你文化的认知是怎样?

  [嘉宾施恒]:

  法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自由、非常注重平等、非常捍卫自己以及别人权利的国家。我们在歌剧职业生涯里面,经常可以和不同国籍的同事一起合作,并没有说我这部歌剧一定要用法国的演员,可以看到甚至我之外还有韩国的歌唱家,还有来自别的国家歌唱家一起,我们大家都说着法语去演一部法国歌剧。我第一天去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报道的时候,发现我们班级9个同学,有四个人是外国人,只有五个人是法国人。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招生是面向全世界的,每一个学生如果考上都是法国政府花钱,享受全免的教育,包括我们那些福利。譬如我们有奖学金,也是由法国纳税人掏钱,包括我们使用学校所有设施,甚至我们在学校打印谱子都是法国纳税人的钱,我们都是享受免费的,因为我们的校长对我们说“你们是法国选拔的精英,来自全世界每一个地方”,这是我们校长在开幕典礼上说的。“有一天你们学会了法国的音乐、法国的文化,你们对法国来说更加的珍贵,因为法国人把自己的文化留在自己的国家,你们把法国的文化输送到世界各个地方,所以法国欢迎你们,也更加希望有一天你们成为这所古老音乐学院的骄傲”。这就是典型的法国人文化,一种包容性、一种对世界各地来的艺术家的宽容以及无偿在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年轻艺术家,这种博大的胸怀。

  [主持人]:

  这样的国度,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这种崇尚是深入骨髓的。通过在法国的学习可以看到后面您拿到非常多值得和您分享的荣耀和喜悦的成绩,可以分享一下当时您的心情是怎样?

  [嘉宾施恒]:

  刚开始参加比赛还真的没有想这么多,那个时候我只拿了一年的奖学金,第二年的我的生活很拮据。因为我母亲是下岗,我爸爸是正常国有企业工作者,对我来说一笔十亿欧元汇率比价非常的昂贵,一根黄瓜11块钱人民币。这种情况下我首先要节源,首先我要尽量的节俭,甚至我的家具很多都是我从法国人遗弃家具的地方捡来的,包括我的椅子、桌子,很多都是我看着还不错就拿来自己用了,那个时候想尽办法省钱。后来等到我开始演唱时,我专业老师说你应该试一下比赛,开始试一下选拔,那个时候我开始参加比赛。我在后台的时候对我自己的鼓劲,对化妆镜说,“今晚是你获得房租的最好时机,如果你拿奖了首先有支票,你可以付至少3-4个月房租,然后你可以有合同,可以付接下来的房租”。我每一次想到这个事情我就很放松,因为我知道即使我失败了,我所失去的仅仅是一个很不重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再去挣这份房租,我内心的压力就没有这么大,没有功利性考虑事情。就这样的心态,一位穷留学生努力为房租而奋斗,我拼命的唱好,每一次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拿着本子问评委“哪里错了,哪里不好,接下来的时光怎么去改变”。然后我有听到来自韩国、意大利的歌唱家和我比赛,我觉得特别的棒,我下去用中国人的习惯礼仪请他们吃饭,然后交朋友,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帮我怎样唱的跟他们一样好,我在演唱当中出了什么问题,这样交了一大批朋友。正是由于我这种心态才能够在接下来的路上越走越顺,记得2004年我的每一个比赛都是第一轮奖直接刷掉,第二年拿小奖,第三年基本上拿奖都是第一名。累计从法国的意大利歌剧组一直到法国艺术歌剧组比赛,拿了十个第一名奖项,甚至后来法国评委走上来说,“很奇怪,中国人发音比法国人标准”。

  [主持人]:

  你一定是下了很大工夫苦练。

  [嘉宾施恒]:

  其实很简单,就是努力找自己的问题。甚至现在教育自己学生的时候,我说“永远记得,如果你要成功你学会在自己的鸡蛋里不是挑骨头,是挑毛。别说骨头了,毛都不能存在,把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挑出来,如果你可以做到这样,评委挑不出问题,观众挑不出问题,今后选拔你的经理挑不出问题,因为你对自己已经做到了极致了”。

  [主持人]:

  您刚才提了这十个第一正是您对自己精益求精非常严格要求之下换取的成绩,正是因为这样的成绩让很多法国主流媒体都对您进行报道,受到了法国人对您在艺术上的认可之后有没有对您带来改变?

  [嘉宾施恒]:

  改变其实特别大。记得第一被法国国家电台邀请做直播,第二天我回到音乐学院,我的一位老师很远就给我打招呼,“昨天听你在电台里歌唱,真的很难想象,你演唱的时候我开始居然没有听出来是你,这完全是法国人”。从这个老师开始很多同学开始对我更加亲近了,主动跟我打招呼。我慢慢成为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名人,在全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就变成每一个人说到施恒的时候,他们都会说说“你们知道吗?有一个中国人,我们学校有一个中国人,很有名”。或者是工作的圈子里,“我们有一个同事男中音,中国人很了不起”。每一次觉得他们把我的名字忘记不要紧,但是他们说有一个中国人唱的很好,在那个时候我真正感觉到我没有给我们国家丢人,虽然我一开始非常穷,真的是微不足道留学生,但是通过我一点点的努力开始被法国人接受了,而且更多的观众跑到台上说“祝贺你,中国人唱的太好了,刚才你唱的时候我都忘记你是中国人,你演的时候我以为你是法国人,后来才想起来你是一位中国人”。听到这种赞赏时我觉得那一刻开始体会一种不一样的爱国,一种自豪感。

  [主持人]:

  这样情绪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但是您依然是身处异国他乡,这个时候有没有开始逐步想到我是否可以把演艺事业、歌声带回国。

  [嘉宾施恒]:

  那个时候有想过,开始想过是否可以经常回来办音乐会。我从2007年开始第一次去广东新海音乐学院办独唱音乐会,再到后来去我家乡苏州大剧院办独唱音乐会,还是时不时回来演唱。那个时候想着用我学到的东西去演外国的作品、中国的作品,让更多中国普通观众去了解到、聆听到像我们这一批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歌唱家是怎样演唱的,包括在一些作品选择上,那个时候就尽可能的选择有名的乐曲,甚至多演唱中国歌剧。我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每一次在欧洲音乐会、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法国音乐会,最后永远是以中国歌曲结束整场音乐会,甚至我邀请法国朋友、意大利朋友跟我一起唱《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这样有一天我成为一种职能、一个物件,像一座桥一样,在跨越两种不同的文化,跨越两个不同的国家,我能够做桥梁的工作,通过音乐让两国文化之间相互去理解对方,不要过于生硬,通过我们的途径去明白原来法国人是这样,原来中国人是这样,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两国之间相互的信任感,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也就是因为这样有一天在法国创办了我自己的歌剧节。

  [主持人]:

  能不能具体说一下这样的歌剧节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嘉宾施恒]:

  开始成立歌剧节的时候,我主要是带我学生出去学习,我带他们出去上大师班,去唱音乐会,但是我后来发现我们为什么不把歌剧作品通过这些学生搬到国外的舞台上,由于我在法国南部非常的有名,每年在那里开十几、二十场独唱音乐会,所以那里有一定观众群体,我已经有一定粉丝,加上主办方跟我特别熟悉。后来我说了我的诉求之后,我说“我想办一个歌剧节,想让中国孩子和法国演员一起在这里演歌剧”。当时一呼百应,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天和主办方说这个事情,第二天他就约了市政府,不到一个星期就见了市长。瞬间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虽然开始在经费上严重的不足,但是我这个人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天塌下来我大脑袋顶着,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成。开始我遇到的困难超出自己想象,记得第一场演出的时候来的人寥寥无几,当时我比较害怕,因为第一场还不是歌剧,因为我办了一场音乐会,让学生演唱各种有名的歌剧选段,大概连演员带观众加起来二十几个人,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当时我的内心已经很受伤,后来马上决定我们不能在剧院里等观众,因为大家不了解这些年轻歌唱家、年轻的学生他们具有的天赋,马上和主办方说把我们的队伍拉出去演,而且不要钱。我们去葡萄酒庄、广场、小画廊、展厅办免费音乐会,一下子我们吸引到很多观众,而且每一个观众最后音乐会结束的时候除了祝贺我们还说“你们下一次演出在什么地方”,之后的歌剧有20个观众无法入场,由于安全考虑我们没有办法再容纳更多的观众了,甚至有的观众4点钟开始在剧院门口排队,就为了获得一个好的位置。就这样,第一年我的音乐节这样举办起来。到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我每年在巴黎举办一次选拔,我选优秀的、年轻的、有经验的国外歌唱家,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英国人去演唱一个角色,我觉得就像足球一样,有时候带队整个团队的实力必须往团队里面放入强者,就像我比赛一样,和好的歌唱家做朋友,这样开始第二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音乐节,来了很多歌剧家。第三年的时候,我把上海一个民营乐队带到了法国,然后在法国当地通过一位有名的指挥招聘一批法国当地乐手,我们组合一个乐队,专门为我歌剧节服务。去年用这个乐队演出了莫札特著名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我觉得我开始成为桥梁,所有歌唱家在一起工作,所有乐手开始在一起工作。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是夏天,是假期很多游客,又来了很多国际观众。那一刻开始觉得我建立这个歌剧节是有意义的,而且我对着我的梦想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主持人]:

  对于这样的歌剧节您还有什么样的期待?

  [嘉宾施恒]:

  希望用十年的时间,现在已经过去三年了,还有七年的时间,我把它打造成一个法国业内,包括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歌剧节,尽量从现在每一年三四百观众数量慢慢发展成七八百、八九百的观众数量。其实这一个月我就收到法国另外一个音乐会组织方的邀请,他想把我歌剧节作品拿到他们露天音乐会演出,因为他们露天音乐会每一场演出小于一千的观众量,而且每年演奏大量世界名曲,后来他们通过报纸了解到我们的歌剧节,而且和他们的歌剧节靠的很近,然后他们问我能不能一起合作,接下来会拥有给多的观众,而且这些观众带朋友再到你那里音乐节看演出,当时觉得很兴奋。因为这个船开始有更多的强者踏进来,只有强强联合我的事业才可以做起来,才可以为中国歌唱家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出去演唱,把他们声音带到欧洲,带给更多的观众,只有把这个歌剧节办好、办有名了才会真正让更多观众了解我们东方人,让法国政府慢慢开始注意到中国人真的了不起,他们已经在别的行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主持人]:

  通过您架起的桥梁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对于艺术的想法。同样的,说到大家对艺术认识,在我身边以及我们现在所面临很多人可能对歌剧啊的想法跟您最初对歌剧印象是比较接近,可能觉得歌剧高高在上,和我们有很远的距离。或者即使走进剧院不是很快就可以接受其中讯息和内涵。您还有一个身份,您身兼几座大学课座教授身份,怎样普及到歌剧方面的知识、常识,包括怎样欣赏这样的内容?

  [嘉宾施恒]:

  回国之后一直探索怎样把歌剧亲民化,一开始创造了一个表现形式叫疯狂歌剧。把歌剧里面所有有名唱段,譬如《卡门》、《茶花女》、《费加罗婚礼》、《弹簧》等等这些所有的人物和好听的唱段编成一个故事,我们叫穿越剧。本来歌剧之间的人物关系没有联系,但是在舞台上变的相互都认识,让他们在舞台上产生关系,然后在这种微妙矛盾冲突下演唱一段又一段的有名的选段。开始很棒,很多观众转变对歌剧的看法,觉得美声这么好听,有这么多好听、好玩的故事,而且容易看得懂。后来慢慢发现这个形式还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不能让观众很好的去了解一部作品,然后我就有了自己国外歌剧节,我想为何不把国外歌剧节的作品经过改变带到中国,因为我在国外歌剧节做到了原汁原味,每一个孩子在那背大段大段意大利语对白,大段大段的法语对白,因为我们面对是欧洲观众。如果回到中国他们练习的东西实际意义不大,因为这些年轻人没有很好的机会去国家大剧院,去真正演大歌剧的地方,用原文演唱的地方针对小部分观众进行演出,我的这些年轻歌唱家们他们大多数还是面对最普通观众群体,真的是平时辛辛苦苦上班,一些白领、企业、单位的领导,包括护士,各行各业的,他们只是平凡的人,从小我们生活的环境并没有太多的歌剧赏析课,小时候音乐课上老师也没有讲歌剧。我特别考虑到很多家庭由于孩子不能出来看歌剧,孩子会闹,家长特别担心他会不给面子突然之间失控,然后搞的高压音乐不能出声,最后大家很尴尬的把孩子抱出去。我想办法去调制一种歌剧适合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年龄阶段,真正的服务大众。今年我推出了《美丽的海伦》,是一部轻歌剧,大量的旋律来自民检流行的元素。剧院就活过来了人满为患,每天有人排队。巴赫创造的奇迹我在他身上学到一点,就三个字——接地气。既然让很多人爱上歌剧,慢慢让孩子们想了解歌剧,觉得歌剧好玩,等到他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渴望他们的爸妈带着他看大歌剧,去国家大剧院、去上海大剧院,第一步要调制出婴儿食品,并不是所有观众能够马上去听懂我们带来的原汁原味的歌剧,这个很难,包括我自己。我不学歌剧,我站在这个立场上换位思考我也不爱歌剧,怎样让大家喜欢,从《美丽的海伦》开始,把所有对白改成中文,改成网络语言。我自己是苏州人,我在又在上海读书、工作,又加入大量的方言,有一些调皮的上海滑稽戏的语言也出现了,上海观众都特别喜欢,每一次出来的梗出来的很好。慢慢我的歌剧变成开心麻花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演绎着对白。为什么做出这么大的努力,在排练的时候自己算着有多少笑脸,让来的合唱队员看,让他们先笑,我看是不是他们能够接受,然后再进行改进,我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有一天我能够让大家爱上歌剧,就是为了在演出那一天大家能够安静的去听我们所有唱段用法语演唱,看着字幕去享受交响乐、歌唱家带来的原汁原味的法国音乐,我要努力保护好这些古典音乐,我要做出一些让步,我觉得这个让步是值得的。

  [嘉宾施恒]:

  在这个时代如果我来做这些事情,今后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听原汁原味的,甚至大量原文对白的歌剧,因为他们很小的时候,或者在人生某一个阶段已经通过我的方式了解这部歌剧,甚至看完歌剧之后回去开心聊了很多天,甚至上网搜这部歌剧的背景,甚至看这部歌剧原汁原味是怎样的。我应该把我的精力,现在回到国内除了教学,把我很多精力投入到跟观众沟通,去培养观众群体,去让观众了解国外的古典音乐,慢慢的通过我的平台去鼓励年轻的作曲家去写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题材,加入中国人自己耳熟能详的旋律,加入我们自己民族特色的舞台表演、舞台服饰,把这些中国歌剧做起来去法国演、去欧洲演。我想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座很好的桥,能够慢慢从一座小桥、微桥,有时候自己都担心今天剧院观众可以来多少,慢慢可以成为拉索桥,像南浦桥一样一座伟大的桥,因为我真正开始去做为观众着想的事情。

  [主持人]:

  是的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如果说我们很多时候挖空心思想各种办法,成为一位老师身份走入每一个观众视线当中,想把大家引进门,对于观众来说或者市民来说更加愿意接受像您这样的,朋友式的方式,把我们引进这样艺术殿堂,这样更加的亲切,我们需要在踏入艺术之门的时候有您这样的朋友,当然也希望接触这样的艺术之后,和这样的艺术触电之后,有您这样的一位老师可以把我们带入大剧院,更好的去读懂、去了解、去体会歌剧当中给我们带来艺术的高雅情操。今天非常感谢施老师到我们节目作客,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通过收看本期的节目,能够和施老师共同感受来自歌剧的魅力,同时希望有机会到剧院当中感受《美丽的海伦》。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嘉宾施恒]: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