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致公说事 >> 稿件 >> 稿件

方厚贤、杨容谈“我与坚守30年的义诊”

2017-03-08 13:59    

  [主持人]:

  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感谢您收看由东方网为您带来的“致公说事”节目,本场我们为大家邀请了两位浦东的名医师,一位是坐在我旁边的周浦医院副主任医师,秉承四代相传的中医临床学术流派中医全方位综合疗法创始人方厚贤医师,方医师您好,欢迎您!

  [嘉宾方厚贤]:

  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这里作客。

  [主持人]:

  我们也非常荣幸邀请到您,那么坐在方医生旁边的是周浦医院医院副主任医师,上海著名针灸学术流派之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杨氏针灸疗法”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杨容医师,杨医生您好,欢迎您。

  [嘉宾杨容]:

  主持人好,东方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我们非常荣幸可以邀请到二老,在这里我们也要向网友介绍一下。二老是一对医生伉俪,他们因中医而结缘,为国粹做贡献,放弃休息的时间,坚持开展“8小时以外”义诊服务,这一坚持就是30年,整整30年的坚持,延伸到海外的义诊,古稀之年的他们比肩齐行,用妙手仁心,济世苍生让大爱穿越年华,彰显良医大德。我们的网友在做节目的时候纷纷留言说好感人,好人。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两位医生的世界。听说二位老师自幼就在悬壶济世的环境中长大,对祖辈们传授的“仁心仁术、济世苍生”遗风耳濡目染,想请教一下,两位是如何走上行医济世这条道路的?

  [嘉宾方厚贤]:

  我出生于四代传承的中医世家,我跟杨容还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是中医世家出身,另外我们还都是三代政协委员的家庭,又都是侨眷。在我们生长的环境里祖辈就是仁心仁术、悬壶济世,这个传统一直在熏陶着我们。我们从小就长在这么一个医学世家的氛围里面,耳闻目染看到了医学对于民众、社会、医学发展必然的趋势。我们从小就有这个愿望想继承祖辈的医学传统用我们自己的服务为社会更多的人造福。

  [嘉宾杨容]:

  我生在周浦,我从6岁开始就到上海来,那个时候跟我祖父住在一起了,祖父是从1937年到了上海之后做针灸医生,我一直看着他门诊、出诊许多病人都来找他治疗,而且有的来了治疗之后高高兴兴的回家。我从小就感觉我祖父好像可以治病救人,病人都对他很感激,我也好像很开心。我就想到我以后也要当医生,后来到了1962年我高中毕业之后,就考上了上海中医医学名中医的大夫班跟我祖父和父亲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主持人]:

  二老生命当中应该有一段重要的时光在大别山工作的,当时被分别到岳西县最基层的农村,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情况?

  [嘉宾方厚贤]:

  当时毕业正好是文革动乱的时候,我们当时是一个“黑小子”在那种社会环境下。我们被分配到一个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大别山岳西县的公社一级,当时乡叫做公社一级的卫生院。在那里对我们从大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到大别山去,好像看上去是坎坷的岁月,但是现在回过头想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面从学校踏上社会,我们马上就接受了一个红色革命传统的熏陶,因为大别山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更可贵的是那里纯朴的民风对我们的感染。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到了大别山区虽然是一个艰苦的地区,可是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在那里建立了我们影响自己一辈子,主宰自己一辈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的最大财富。18年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当时去了之后到了那里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不通,老乡讲的话我们听不懂,我们即使讲普通话他们也不大清楚。这种情况下,作为医生要跟病人交流,要沟通要解决问题,要为他们解决痛苦是非常难的,语言不通问题上我们确实非常伤脑筋的。后来我们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我们要走乡串户到老百姓家里面为他们解决病痛。这个做法是非常好的,老百姓并不把我们是上海来的“上海佬”而是土生土长的“山头佬”当时我们非常开心,因为我们和老百姓可以交流沟通了,而且那里老百姓对我们非常好,并不认为我们是“黑小子”而是大城市来为他们解决病痛的医生,我们到了农村到了他们家里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鸡窝里面的鸡蛋掏出来做一个“水潽蛋”给我们吃。鸡蛋当时对他们来说就是钱就是财富,他们其他都可以自给但是盐跟点煤油灯的油是要买的,他们就拿鸡蛋来换,他们这样对待我们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就要更好更实在的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们在乡下有过这么一段经历从不适应到适应到跟他们融入到一体,这样后来我们就在服务当中感觉到我们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便宜的治疗措施给他们治好疾病,我们用了中医的特色一根针一把草,因为大别山的本然就是药材产区,他们的药都是天然的中草药,加上杨容的一根针加上一把草,用中医“简、便、廉、验、快”的疗效很快赢得了老乡的信任,我们就有一个很好的服务环境。

  [嘉宾方厚贤]:

  当时山里面风湿病比较严重,严寒、潮湿加上劳作的辛苦,我们想做一个红外线的治疗仪给他们解决病痛,但是当时公社卫生院买医疗器械很难,我们回上海专门买了一个红外线的灯泡,回到山里面通过我们自己的设计做了一个木结构可升可降可以左右拉开的红外线的治疗仪,但是把灯泡安上去之后确实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疗效,所以这一点我们是非常开心的。杨容的父亲在周浦当时搞针刺麻醉做得很出色,在上海起带头作用,杨容回到上海进修了半年,回去之后在那里开展针刺麻醉,我们当时做了500例,就是“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针刺麻醉,很快就得到了一个推广和发展。当时做了500例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杨容还受到了安庆地区卫生局和岳西县卫生局的表彰,老百姓非常欢迎。

  [主持人]:

  你们讲这些故事我在静静的听,相信一些网友对那段历史肯定不了解,听得津津有味。刚到大别山地区的时候杨容老师还哭了是吗?

  [嘉宾方厚贤]:

  对,主要是语言不通,听不懂,没有办法交流。给病人看病不能沟通大问题,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多跟老百姓接触,背着药箱下相到老百姓家里面去跟他们交流,跟他们沟通,很快就度过了语言的难关,大概半年时间。

  [主持人]:

  当地的方言你们都听得懂了?

  [嘉宾方厚贤]:

  不但听懂了还可以说了。

  [主持人]:

  现在可能也有一些当时的网友应该在收看我们的节目,能不能用当地的方言向他们问问好?

  [嘉宾方厚贤]:

  东方网的网友们,我用我们岳西大别山的话来感谢大家,非常感谢。

  [主持人]:

  我们也非常感谢您带给我们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还有一个小发明?

  [嘉宾方厚贤]:

  不是发明,是制作。

  [嘉宾杨容]:

  我们因为是针灸,我是针灸为主。针了之后,因为那边风湿病多,就需要红外线取寒、可以通经、活络,因为上海那个时候理疗的条件比较好,我们想用一个红外线的灯带回岳西之后,我们通过病人请了他们木匠帮我们大家一起研究,做了一个比较简便的可以利用的红外线的灯泡,理疗仪。病人也比较欢迎,感觉很好。

  [主持人]:

  后来方医生说,您先到上海学习了一段时间又回到那个地方,有没有不想回去?

  [嘉宾杨容]:

  没有,那个时候没有想到回去和不回去,我回周浦和我父亲学习针刺麻醉,学了半年回到岳西在我们自己医院里面,正好计划生育手术开始,正好利用了这个方法开始针灸麻醉。病人反映还是比较好的,一方面止痛效果好,而且术后恢复也快,所以病人也还是蛮欢迎的。

  [主持人]:

  现在算来当时到当地应该是18年,再回首怀念吗?回去上海之后还回去过吗?

  [嘉宾杨容]:

  1985年回来,1993年之后每年回去一次。我女儿当时回来了还说还是山里好,回来了不开心,觉得还是山里面比较自由,同学们在一起比在周浦快活,我们也蛮想那个地方的。

  [嘉宾方厚贤]:

  纯朴民风。

  [主持人]:

  二老在那里有一个扶贫助学的事迹能分享一下吗?

  [嘉宾方厚贤]:

  我们回上海8年之后,杨容是委员,我是南汇政协副主席有一些社会资源,我们想起来要回报第二故乡,对岳西要做一点实事好事。我们首先想到还有一些贫困的同学失学,我们就跟我们的政协委员交流共同以后,政协委员一起共同捐助了24名岳西贫困学童的扶学,不但扶学而且经过多年的帮助让他们升了高一级的学校,这一点是我们做的一件实事。因为大别山是花岗石的产区我们把岳西的资源优势推荐到江浙沪,岳西的花岗石建材在江浙沪打开了市场,促进当地建筑材料的工业企业发展,这是一个。还有我们曾经联系了上海的万香集团在岳西县建立了一个3500亩土地的香原料种植基地,主要是种薄荷,是野生的药材。在山区种了之后,为它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生产原料,帮助了一批农民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走上了小康脱贫之路。另外,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动员了上海建桥集团,在我长期工作的来港区建立了上海南汇建桥希望小学捐了50万,还在我们第一个工作的地方通过上海生南集团捐助了一个徐良上海东方希望小学,对当地教育事业的促进发展做了一点贡献。我们长期在来港工作,这是2009年通过南汇区卫生局向他们捐赠了一台价值25万的电子胃镜和配套设备,使得当地医院在诊断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2年我们还请周浦镇为岳西天堂镇的道路工程建设捐助了20万,在岳西通过县城的一段公路就命名为周浦路,把浦东周浦人民对大别山区的感情永远的留在了大别山。

  [主持人]:

  这是不是得益于当时大别山革命老区培养了您?

  [嘉宾方厚贤]:

  我们之所以对大别山有那么深的感情,因为我们在那里得到了培养、熏陶和造就,我们有今天都应该归功于大别山红色传统的培育,归功于大别山纯朴民风的造就。

  [主持人]:

  您觉得作为一个医生最应该给病人什么?

  [嘉宾方厚贤]:

  我们通过全心全意的服务为老百姓解决病痛,同时得到一个显效速效的效果,还要尽量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得到一个解脱。

  [主持人]:

  杨医生当病人如此信任您的时候,您内心觉得欣慰吗?

  [嘉宾杨容]:

  通过我们两个人的医术使病人健康我们两个很欣慰的,我们遇到很多病人都说希望我们身体好,就可以一直给他们治病。

  [嘉宾方厚贤]:

  我们俩虽然现在过了古稀之年,但是我们觉得通过我们自己的服务我们是非常开心的,我们为大家解决了病痛,为中医事业推进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没有愧对祖宗,我的曾祖父当年是福建的一个名医,他擅长治瘟疫病,传染病。据我们家里和后来了解到,在他治疗传染病的情况下,他到疫区去都没有任何防护的,给病人治病,给病人处方,很多贫困的病人都是施药、送药这是一个光荣的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的祖父从小就跟着我曾祖父学医,之后在日本留学但是没有几年就回来了为国人服务,回到北京之后很快成名了。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成为了一个京津的四大名医之一。抗日战争他虽然在日本留学过,但是他拒绝在敌占区为日本人服务,跑到上海进了租界,自己为老百姓服务。解放之后就进了当时的十一人民医院现在的曙光医院担任中医科主任,所有的这一切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仁心仁术来造福社会,为老百姓减少病痛。现在我们的义诊服务,实际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性的服务模式了。我们的服务现在已经总数超过了20万,服务的面现在形成了立足周浦,遍及浦东,辐射上海延伸到多省市,而且现在已经扩大到了一个海外许多华人华侨社会,我们统计过我们的义诊服务在海外境外来的多达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主持人]:

  您刚才讲的这些,我觉得咱们网友疑问很多,我们一点一点剖析。首先请教两位,我们说要齐家平天下,你们刚到上海听说还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嘉宾方厚贤]:

  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政策我们回到上海,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住房。正好我的姐姐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她回来讲学了解这个情况他跟我说到美国去发展,美国对华人华侨很需要中医针灸,而且她当时告诉我们现在针灸在美国许多州已经纳入医疗保险了,有这个机会。但是我跟杨容两个人一商量说,我们服务的对象是老百姓,是我们国人。因为我们自己在大别山区接受了18年的革命传统的教育,我们回来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想还是留在国内。当时留在上海遇到一个困难就是住房需要解决,我们挤在老丈人家里,他有老房子而且家里子女也很多,一起确实很困难。这种情况下,我姐姐回来讲学的时候给当时上海市长写了一封信反映了这个情况,市长对南汇区有一个批复请南汇区政府酌情安排,望告结果。很快轴铺医院为我们落实了住房,使得我们在上海有了安居乐业的环境。当时安居乐业之后杨容说我们怎么回报社会,回报领导,回报各级组织的关怀,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我们在大别山的传统,义诊服务。因为我们在大别山上班的时候,下班之后病人找我们就是义诊服务,我们马上来出诊都不是8小时以内的,8小时以外我们也去。我们回来之后病人很多,我们做好8小时工作同时,开展8小时以外的服务让更多病人受益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感恩报恩的行动。

  [主持人]:

  因为有家了所以要报恩,这是义诊的起机。刚才讲到您的义诊一方面在上海市,还有外省市也有,海外也有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人给我们分享一下?

  [嘉宾方厚贤]:

  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病人就是一个离休老干部,当时颈椎病是周浦部队干休所的领导,颈椎病不能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他非常痛苦,在上海很多医院治疗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看了很多义诊病人到我们这里来。当时他的干休所离我们也不远,了解了情况就来找。说你看看我这个情况能不能治?我和杨容一商量说“杨氏针灸”就是治疗脊椎病变的,我就建议他用絮刺火罐疗法,当时因为用絮刺火罐疗法要用针敲打的,皮肉要受点痛苦。他说我枪弹我都过来了,皮肉有什么受不了的,只要我的病能好,就坚持治疗了。针灸、中药一起活血化淤,去风通络,然后给他治疗三个多月,颈椎全部活动自如了,他开心得不得了,后来他说周浦小学一直叫我到校外辅导员给学生讲革命传统,因为颈椎一直不能去,现在可以去了。有一次老干部台球赛打台球他还叫我们一起去看,他很棒得了第二名。

  [主持人]:

  杨容老师呢?

  [嘉宾杨容]:

  我们义诊病人很多,我们开始是晚上,当地的居民、侨联的同志都来找我们。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就不敢。有一次义诊我看到门口有一个男同志在门口站,我就问他你要干什么?他说我有病不舒服想来找你们治疗,可以不可以?我说你进来吧,通过询问通过看了之后,主要就是面痪,面神经麻痹,因为其他医院也看了,因为收费比较高。我们这里是义诊,他说想来试试,当场我就给他做了治疗,通过几次治疗之后就好了,他也很开心。

  [嘉宾方厚贤]:

  也是安徽的农民工,我们第二故乡是安徽,他还说我们是老乡。

  [主持人]:

  二老第一次开始义诊是1986年5月8号,那天有没有特别让你们记忆深刻的细节?

  [嘉宾方厚贤]:

  5月8号来的病人很多,因为第一次很多人来看热闹。

  [主持人]:

  有没有觉得义诊不收费怀着怀疑的心态?

  [嘉宾方厚贤]:

  社会有一种义诊是有问题的,是卖药。我们就是通过我们的针灸处方服务给病人也不挂号,也不要花钱,也不收费。当时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很多人来看病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哦针灸还要放在上面烧,痛不痛,热不热。当时有一个朝鲜族的阿玛尼,是一个朝鲜族的同志。他也是腰椎不好,朝鲜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他没法动跳了很痛苦,经过几次治疗很快就恢复了,他很开心后来专门请我们到他家里面看他朝鲜舞的表演。

  [主持人]:

  有没有海外侨胞?

  [嘉宾方厚贤]:

  一个夏威夷的侨联,他夫人是日本人,患了坐骨神经痛,因为腰椎压迫引起的。在美国、日本进行了治疗,治疗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只不过减轻一点疼痛,但是始终还是抬不起步走路不行,一直靠轮椅。正好国务院新闻办为我们拍专题片,叫《中医世家后代》这个片子在海外播放,他专门托人打听,打听好之后从夏威夷飞到上海来找我们治疗。我们看了之后觉得她完全有希望治疗好,一方面给她进行针灸治疗,一方面重要活血通络,经过了3个星期治疗之后明显改善了。来的时候是轮椅推来的,治好之后自己走来的,这一点当时他先生跟我说你们了不起,仁心仁术仁医,神医神效神针,我跟他说不是我们,而是中国医药,我们是用中医的方法为你服务,他开心得不得了。他说我也是华人,我也是中国人,我们更亲热了。

  [主持人]:

  中医真是博大精深,除了义诊对于特别需要的人群是不是还有上门的义诊?

  [嘉宾杨容]:

  在周浦附近农村里面,也一个病人中风,他半身偏瘫了,我们两个人一起他给他中药,我给他针灸治疗,每周两次。大概一个多月之后开始慢慢恢复了,我们继续治疗了一段时间。

  [嘉宾方厚贤]:

  三个月之后就恢复了。

  [主持人]:

  咱们义诊总体情况怎么样?

  [嘉宾方厚贤]:

  从义务门诊开始,发展成义务函诊还有保健期刊的发行还有食疗热线跟对残疾人一个上门义诊服务的模式,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性、多渠道,通过这个服务影响越来越大,我们的服务面已经跨越了浦东,跨越了上海,跨越了国内,已经延伸到海外。我们做的努力就是为了让更多病人感受到我们中华医学您所讲的博大精深。另外一方面,我们所做的行动都是出于感恩报恩,对党、国家、社会、老百姓感恩报恩。

  [主持人]:

  我看到咱们这边讲义诊,立足浦东,一直延伸到海外。一个人只做一件好事应该挺容易的,但是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情,真的非常不容易,而且这30载走过来,咱们过程节目里面列举的这些记忆犹新的案例也好,向你们表示感谢的病人也好只是一部分。你们现在服务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5万对吗?

  [嘉宾方厚贤]:

  18万8千。

  [主持人]:

  服务这么多受众,要付出很多心血。但是你们的时间怎么分配?把这么多时间都花在工作上,还有时间照顾家吗?

  [嘉宾方厚贤]:

  我们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工作,义务服务上,我们很欣慰,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可是我们也非常愧对自己的家庭,我们当时上个世纪的时候非常忙调回上海之后,一方面有本职工作,政协工作,侨联活动,医学会的活动,加上我们的义诊服务。这么多活动当中我们的子女在成长,我们两个女儿都是我们在大别山的时候所生的,她们从小吃了不少苦的,调回上海之后她们很争气也很自立,两个孩子都成长得很好。现在一个是国企的高管,还有一位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一个高级经理,她们自己也说爸爸妈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也要做更多的工作,向爸爸妈妈学习。这个话我听了之后非常惭愧,因为我对她们照顾得不够,当时我们忙的时候晚饭都没有办法烧,他们一方面在学校念书还要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在这个情况下,她们也做得很好,现在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上海,她们工作之后,两个女儿都养了两个儿子,就是我的小外孙。小外孙确实都是棒小子,参加过全国的奥数比赛,奥英比赛,南京市的围棋,小学四年纪就得到了业余五段的段位,是业余围棋最高段位,他的比赛对手都是成人。有一次在比赛获奖之后,南京电视台对他进行采访,说你这么小围棋这么棒,将来围棋上大有发展前途?他笑回答说,老师我爱围棋因为我从围棋当中得到了一个思维的发展,他说我并不想当一个职业的棋手,但是围棋对我的学习确实有好处。我说这个话我都听不懂。

  [主持人]:

  一提到家人,提到你们两位外孙,两位老师都会笑得合不拢嘴,我们非常开心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网友非常关注在问,一定要请教一下杨医生,我们节目一开始已经做了介绍您是上海非遗项目“杨氏针灸疗法”的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关于这个能不能给我们做一个介绍呢?

  [嘉宾杨容]:

  可以,“杨氏针灸疗法”主要起源于我的祖父杨永璇,他在17岁的时候就到上海浦东唐家花园找了王诵愚先生。学了三年之后,他很勤奋好学,1921年回到周浦,用“针灸疯科方脉”在当地开诊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而且治疗效果比较好。我祖父1937年以后搬到上海去了,在八仙桥,那边有陆氏针灸,石氏伤科,几个人比较有名。我父亲也是在1940年在中国医学院毕业之后,跟了我祖父,白天跟我祖父看门诊,晚上就自学伤科攻读医学方面的,后来他学成之后因为周浦浦东老百姓希望杨氏针灸从那里出来的,希望回来给当地老百姓看病。我父亲学成之后就回到周浦,以“针灸疯科方脉”在当地出诊。我父亲在医院里面治疗病人也比较受欢迎,他把从我祖父那里学到的不但是学下来了而且发扬光大,尤其是我祖父在晚年有一个上海絮刺火罐疗法,我父亲开始主要是絮刺火罐疗法对颈椎作用大,我祖父用得比较多。我父亲一代用在肩周炎,顽固性的肩周炎,手臂抬不起来,腰椎还有胸椎等病变,还有关于面瘫的后遗症,早期没有适当的治疗,有了后遗症之后用絮刺火罐疗法治疗。还有荨麻疹一些比较难治的,都把他发扬光大了,治疗了很多疾病。我主要在1962年,考到了上海中医学院名老中医班,一方面跟我祖父、父亲学习临床,另外一方面接受系统的中医学的理论教育,然后在1967年我们分配工作之后跟我爱人两个人一起分配到安徽大别山,经过了18年之后再从1985年调回了上海周浦医院,到了周浦医院之后我把我父亲的一些学习下来之后还把絮刺火罐疗法作为周浦医院针灸科的特色疗法,特色的专科。当时在周浦、南汇和上海影响也比较大,而且效果也比较好,得到老百姓的好评。而且2003年还得到了上海市科委评定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当时还颁了荣誉证书。

  [主持人]:

  二老是什么时候退休的?现在还在义诊吗?

  [嘉宾方厚贤]:

  义诊还在继续,我们有一句话生命不息义诊不止,我2008年退休的,杨容是2003年,退休的。义诊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的,除了这个之外我们修以后,浦东新区卫生局专门成立了浦东名中医方厚贤、杨容工作室放在基层医院。因为一般名医医院都在三级医院,放在基层医院我非常开心,是面向老百姓,挂号都不要花钱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医疗技术为广大的群众服务。在最基层医院,老百姓负担最轻的情况下能够得到专家级的服务是我们非常欣慰的事情。卫生局给我们的任务就是一方面为群众服务另外一方面培养浦东新区一级医院的中医骨干,从2008年以来我们已经培养了两期学术继承人,这些同学应该说都学得不错,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非常欣慰。现在我们希望卫生局不要为我们停派学生,继续为我们派学生,我们为传承中医学术流派继续做贡献,让更多的中医技术骨干得到一个培养、提高,促进浦东上海的中医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

  方厚贤夫妇的义诊组先后得到社会各界肯定。周浦义诊组先后被评为国务院侨办、市委统战部、市侨联等先进集体。央视、上视、东视等先后为义诊组制作了专题片在海内外播放。方厚贤获“感动浦东十大典型人物”、“浦东十佳志愿者”、“市十大杰出志愿者”、“全国优秀志愿者”等称号;杨容也获“市三八红旗手”、“市巾帼奖”等,他们家还获得了“市科学生活家庭”称号。

  [嘉宾方厚贤]:

  我还有一个补充。就是我们两个人还同时获得了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主持人]:

  太幸福了,在百姓的赞誉声中,同行有没有一些负面的声音,会对你们的做法理解吗?赞同吗?

  [嘉宾方厚贤]:

  这个我也不奇怪,我们这一代人跟现在的年轻人是有代沟的,我们这一代人所接受的正统的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毛泽东思想教育,从小学念书到建国之后一直到大学毕业17年过程当中,应该说是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在我们的头脑里面非常深刻的,这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心里的追求,是我们的心愿,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现在所作出的一切跟我们接受的教育特别是18年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所培养、熏陶、造就的。现在年轻人对我们有不同的意见包括我们业内同行,他们认为我们在贬低医生的社会价值,这一点我不能说反对,但是我说医生的社会价值不仅仅在于你自己赢得多少钱,自己获得多少利,而是要考虑我们为社会作出多少贡献,我们为老百姓作出多少服务,我们所做的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对社会有什么利?这一点是一个社会的正能量,这一点在任何时间都不应该得到舒缓,我相信我的这个做法和观点会逐渐逐渐被社会被我们的同行所接受,因为现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发展局面。习主席讲了,中医要走向世界,当年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现在习主席说中药要走向世界。上次中医药大学60多年校庆我们回到母校参与了校庆活动,确实感觉到中药正在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走向世界过程当中我相信我们的同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我们,赞同我们,支持我们,仿效我们,我们共同努力圆我们的中医梦,中国梦。

  [主持人]:

  二老结缘到今年为止是50年了,所以节目最后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因为我们网友都说好幸福,志同道合,对于爱情和婚姻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节目最后能不能分享一下你们幸福的秘诀?

  [嘉宾方厚贤]:

  我跟你说一句心里话,当时我们在大学相识,后来我们就交往比较多,学习当中共同努力比较多,我心里就有一个想法。我们家是以中医内科为主,杨容是针灸世家,我觉得如果把我们针灸和中药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的路对于中医发展更有好处,相爱之初我就有这么一个想法和愿望,经过50年的努力。

  [嘉宾杨容]:

  我们也做到了,临床当中他中药我针灸。

  [嘉宾方厚贤]:

  通过50年走过来了,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当初我们结婚的时候当时那个环境下根本没有拍结婚照都没有,只不过我记得我们拍过一张照片,我是背着毛主席语录包,穿着绿色军服,她也是穿着绿色军服我们拍了一张照片。2014年10月份,我们拍了一张婚纱照。不是金婚就是我们相识50周年,拍了一张婚纱照留做纪念,我们金婚的时候再拍一张。

  [嘉宾杨容]:

  一定的。

  [主持人]:

  对于网友最想说什么?关于爱情和事业?

  [嘉宾方厚贤]:

  我觉得爱情和事业应该相辅相成的,我们走过来的路是这样的,爱情可以促进事业,事业可以增强爱情。

  [主持人]:

  50年携手献大爱,爱得非常深沉,我们也听得看得非常感动。他们无怨无悔坚持义诊30年的敬业精神非常令人敬佩,他们共同书写大爱人生的奉献精神更值得我们尤其是同道学习,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为社会为民众奉献更多的正能量,节目最后再次感谢两位医生的光临和分享,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节目的支持和关注,本期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一期节目再会。